干净温馨的环境、营养丰富的饭菜、棋茶相携的惬意……老年食堂遍地开花,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了“热乎饭”,尝出了幸福的好滋味。


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从老年人“桌边”入手,探索“乡村+食堂”养老服务模式,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困难老人的餐食服务问题,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
多点发力打造免费老年食堂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聚焦群众关切,今年以来,院格庄街道将老年食堂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作为事关人民幸福感的“关键小事”来抓,通过科学布点、扩大供给,提高老年助餐服务的可及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满足老人用餐需求的基础上,一些村庄积极延伸拓展老年“幸福食堂”的功能,融入志愿服务、休闲娱乐等,为老人提供便利、可及、多元的养老服务。
让老年人乐享幸福“食”光




清蒸鱼、猪肉炖白菜、清炒西葫芦、西红柿蛋花汤……79岁的初奶奶与老伴儿盛好饭菜,选了个靠窗的座位,热情地招呼着她的“小伙伴们”!


老年食堂的建设不仅有效解决困难和留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也为慈善机构提供了助老惠民活动的良好对接服务平台。
创新老年食堂服务运营新模式

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把惠民好事办实在办长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确保老年食堂长久飘香。据了解,老年食堂建设之初,都曾面临经营困难、服务面窄等问题,各村因地制宜,在运营模式上进行了探索。



今年五月,初家汤村党支部充分调动村集体主观能动性,利用周末游客高峰,将“幸福院”的窗口对外开放经营,售卖农家麦穗大包,实现“幸福院”餐厅的自我供血、自给自足。



院格庄街道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也都在为老年食堂支招助力,并对其加强规范运营和监管力度,一起守护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下一阶段,
院格庄街道也将以点带面,
对经济基础较好的村,
引导利用自有资金投入老年食堂建设,
并进一步推广养老模式,
达成与传统养老模式良好互助的效果,
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用,
也让老年食堂真正成为农村老人
稳固、可靠的“幸福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