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文旅这一年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成立“双组长”烟台市文化旅游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实施“双链长”文化旅游产业链链长机制,市文化和旅游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组织开展“八大创新”“百日攻坚”系列行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文旅发展,文化事业、文旅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推进整体保护
召开高规格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开展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启动实施7大工程,切实筑牢文物保护底线,提升文物整体保护水平。争取上级文物保护资金4840万元,罗山班仙洞建筑群等9处文物入选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岛入选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评选公布第六批16处市级文保单位。5处革命文物遗址、824件革命文物入选山东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推进考古前置
制定实施《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区域化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部门会商、项目对接、人才保障机制,切实保障芝罘仙境、万华化学输管线等重大项目实施。莱州吕村遗址被评为山东省“五大重大考古发现”,长岛北庄入选首批省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烟台成为全省第6个水下考古工作站。


推进改革发展
出台博物馆改革发展意见,新备案博物馆、纪念馆9家,龙口丁氏故宅等3个项目入选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4个展览获评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烟台图书馆被授予“山东省古籍保护工作突出贡献单位”。获评省“红色文化主题月”先进单位,5处红色纪念馆(革命遗址)入选省首批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名单。
音乐剧《审判日》
京剧《戚继光》赴全国城市巡演
舞台艺术方面
新创吕剧《红尘诀》、京剧《五龙星火》、打磨京剧《戚继光》《雷乡母亲》、音乐剧《审判日》等16部剧目,8部剧目入选省级以上展演,《戚继光》入选文旅部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是全省三部大戏之一、省内地市级城市唯一入选,进入保利院线赴全国7省8城市巡演。《雷乡母亲》获评“戏剧中国”戏曲类优秀剧本。

于海龙《百年崛起》
美术创作方面
46件美术作品入选省级以上重大美术展览,其中9件入选国家级展览,全力争取入选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5项。

电影《苹果村的喜事儿》拍摄现场
影视创作方面
在2022年度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省级各项评选中获一等奖12件、二等奖9件、三等奖10件。电影《苹果村的喜事儿》荣获第十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三等奖。电视剧《燃烧大地》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奖励项目。
舞蹈《货郎小小俊翠花》
《乳娘》
群文创作方面
舞蹈《小小翠花与货郎》入围第十九届“群星奖”复赛,《乳娘》获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比赛金奖,《黄河大合唱》获山东省群文系统艺术党课征集活动一等奖,2个作品在2022年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评选中获奖。
实施“烟台手造”工程
推进建设“山东手造 烟台综合展示中心”,成功举办2022年“烟台手造”创新创意大赛,征集各类手造作品400余项,评选出6大类60个奖项,海阳吉纹斋银壶、莱州利富草辫等7项产品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名录。

非遗进校园

非遗进景区
开展非遗保护传承三年行动
实施加强非遗记录研究,加强区域性整体保护,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等9大行动,支持传承人设立工作室,并首次安排市级非遗传承人传习活动补助资金。
2022首届烟台非遗文化周
推进多形式非遗体验场所打造
推出62项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和41个市级、100个县级非遗工坊,新创建山东省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7处。开展2022首届烟台非遗文化周、非遗进校园等非遗传习活动,推进非遗赋能美好生活。
项目量多质优后劲十足
印发《烟台市文化旅游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实施意见》,编制《烟台“鲜美田园”乡村旅游带规划》,高位研究推动,全市147个重点在建文旅项目完成投资突破200亿元,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福山冰上运动综合体等8个项目建成开放。开展“烟台文旅招商突破年”活动,举办文旅产业链线上招商洽谈会、网络招商推介会,走访和接待三类500强企业63批次,新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227亿元。

加大文旅助企纾困力度
出台海上夜游补助、邮轮奖励等支持政策,修订《烟台市旅游招徕奖励办法》,巩固拓展省内外旅游消费市场。为139家旅行社暂退质保金958万元,兑现示范品牌创建等资金859万元,协助蓬莱八仙过海公司列入省高质量发展企业奖励名单。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全年配套市领导走访企业32家次、解决问题16件。

烟台金沙滩旅游度假区 | 摄/王仁勇

蓬莱水城
加强产业示范品牌争创
示范园区(基地)方面,黄渤海新区金沙滩成功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市国家(省)级度假区达到10个、全省第一。蓬莱区入选首批10个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栖霞市获评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烟台高新科创智慧园获评全国15家之一、山东省唯一的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景区、集聚区方面,朝阳街-烟台山特色文化街区获批第二批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新创建3处省级夜间文旅集聚区、2家4A级旅游景区。乡村振兴方面,获评第3批省级景区化村庄16个、省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区2家、乡村旅游创新企业1家、乡村旅游重点村3家。
创新举办消费促进活动
创新“线上线下双阵地、供给需求双引擎、服务消费双渠道”模式,相关做法文化和旅游部转发推广。举办第六届烟台文旅惠民消费季等品牌活动,策划八仙文化旅游节等主题活动300余项,吸引千万人次参与,搭建全域全时文旅体验和消费平台。市县联动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1091万元,拉动直接消费5000多万元。


创新培育文旅产品
推出《八仙录》沉浸式体验游、“仙境烟台XIN体验”微度假等新产品,满足后疫情时代市场新需求。《八仙录》是全国首个八仙文化主题的“剧本杀+旅游”沉浸式体验产品,已在全国100余家门店上线。烟台“虹口1920”微度假街区入选中国城市旅游发展论坛优秀案例。


创新开展营销宣传
构建“仙境烟台+”市县一体文旅品牌体系,新增文旅推广中心3处,媒体全年刊发烟台文旅相关稿件8000余篇次,央视报道14次。八仙文化主题新IP宣传、“烟台文旅”短视频运营入选国家级创新案例,“烟台以‘会’为媒创新城市品牌宣传推广”入选全省10个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烟台文旅”微信、微博、抖音号均入选“烟台市优秀政务新媒体”。

最美城市书店 33号书院

养马岛旅游集散中心
服务设施效能实现新升级
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推进7家国家一级馆复核、6家一级馆晋级提升工作。评选市级文化建设样板镇5个、样板村10个,2个城市书房获评山东最美书店、阅读空间。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8处,积极争创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养马岛旅游集散中心文旅公共服务旗舰店,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实现省市县三级通达率100%。

文化服务供给实现新升级
以第四届市民文化节为引领,推出烟台海岸音乐季等文化惠民活动1万余项,为全市3万多户特殊困难群体免费提供不少于70套电视节目。以第二届冰心读书节为引领,统筹推进全民阅读十大系列活动3000余场,80余万人次参与,“一路书香流动服务”项目获评“全省首届全民阅读推广品牌项目”,全省读书朗诵大赛总决赛中获奖20个、蝉联全省首位,10个单位和个人荣获全省全民阅读典型。
“萤火虫”文旅志愿活动

服务群众方式实现新升级
打造“萤火虫”文旅志愿服务品牌,开展“五送六进·三关四爱”文化惠民活动1500余项,完善“赶文化大集,建美好乡村”惠民机制,推出“家门口”系列活动1000余场次,龙口市吕剧团获评第九届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艺院团先进集体,全省文化馆(站)业务技能总决赛获奖8个。
创城工作高标落实
主动融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实行“ABC分类整改法”,完成全市499家文旅市场主体全覆盖检查,开展文明旅游进景区、进海岛、进饭店等主题活动20场,2个单位通过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省级验收,蓬莱阁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申评全国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安全底线筑牢守紧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修订完善文旅领域安全生产制度17项,制定公共文化场馆、A级景区、旅行社、影剧院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指南、应急处置流程图各8项,检查文旅市场主体6472家次,组织全行业9000余人次落实核酸检测要求。
市场执法精准有力
加快文旅执法队伍改革,各区市文旅执法中队实现全覆盖。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组织打击养老诈骗、侵权盗版、不合理低价游等专项行动20余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移动执法监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8万人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9000家次,集中销毁非法出版物1.2万册,4件案卷入选全省重大案件、居全省首位。
健全工作体制
烟台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工作的意见》,配套出台《烟台仲裁委员会旅游纠纷仲裁中心工作规程》《烟台市旅游纠纷仲裁案卷管理办法》《烟台市旅游纠纷“绿蓝黄”三色案卷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打造“1435”“烟台模式”。
旅游纠纷仲裁芝罘分中心揭牌仪式
强化组织保障
聘请旅游仲裁员20名、旅游纠纷调解员30名,布设2个中心、4个分中心、3个巡回站、3个流动岗,构建起“市+县+协会+企业”4级调裁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
以试点工作为抓手,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建立调度考核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审批服务,审批窗口保持办结率和满意率100%、前三季度考核居全市33部门第四位,打造一流文旅营商环境。
高标推进“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试点
持续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体系,完成2050家文旅行业要素单位信息采集,22家4A级以上景区实现实时监测,文旅云新增用户20万人,总用户超160万人,访问量超2000万人次。
创新开发智慧服务新应用
在省内率先上线“预约码+健康码+疫苗接种信息+核酸检测信息”多码合一的分时预约系统,完成全市2000余家文旅单位信息采集整理,提供预约服务7.2万次,入选2022年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扩面打榜”活动上榜案例。烟台文旅云平台被山东省大数据局评为2021年度山东省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场景,被中央党校评为“党政信息化最佳实践案例”。
“烟台市民休闲护照”特惠日活动



持续深化便民惠民
通过烟台文旅云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600万元,超过52万人次点击参与线上公益培训,“烟台市民休闲护照”推出特惠日活动40余期。构建文化烟台、盛会烟台等6大系列30余个专题专栏,“烟台文旅”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抖音号10个新媒体账号共发布信息1.3万余条次,阅读总量超1.5亿人次,粉丝总数超330万。

全力打造清廉机关
启动文旅领域清廉建设“十廉”工程,实施“创作颂廉、演出倡廉、展览促廉、读咏悟廉、红色助廉”5类15项行动,举办“清廉传世——烟台廉洁文化展”“清廉烟台美术书法作品展”等活动,创树“清廉文旅”廉洁文化品牌,为全市清廉标杆城市建设贡献文旅力量。
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确立书记抓基层突破项目8个,开展集中警示教育6次,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33份,梳理廉政风险防控点179个。局机关党委获评五星级党组织,市直文旅系统6个党支部获评市直机关5星级基层党支部。
2022烟台戏曲、声乐、器乐、舞蹈中青年演员大赛
优化作风锤炼队伍
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竞赛”活动,问策能对、开口能讲、提笔能写,开展文旅智慧化、创意策划等专题培训43个班次、文旅夜校(讲堂)28期,制定发放5种应知应会业务手册3600余册,累计培训50.97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