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冬,呼啸的北风阻挡不了群众对学科技、用科技发家致富的热切需求。眼下,走进招远市辛庄镇宅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葡萄大棚,社员们正弯着腰在葡萄藤下忙着采摘蘑菇。
“在魏彦锋团队的指导下,我们葡萄大棚里栽种的赤松茸长势良好。目前,已经收获了两茬,亩增收能达到3000余元。”宅上村党支部书记刘祯玉介绍,冬季利用闲置的葡萄大棚开展赤松茸立体栽培,既能让社员在家门口挣到钱,还能增加村集体的收入。而且赤松茸生长的基质能变成小分子化合物肥料,让葡萄产量质量得到提升。
赤松茸
在刘祯玉口中能“一举多得”让“土生金”的魏彦锋团队,就是招远市正在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中的“果菌牧”循环农业产业服务团。
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农增收,招远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进一步激励和支持科技特派员,招远市健全收益分配机制,通过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模式、打造利益共同体模式、探索社会资本介入共赢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利益链四链融合新机制,把科特派这顶“金帽子”,变成参与主体都能获益的“金饭碗”。
从“单打独斗”到组建产业服务团“集团作战”,从“义务劳动”到“有名有利”,再到社会资本介入共赢模式,现如今,招远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已进入迭代升级的2.0版。
目前,来自省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已达到100名,其中担任产业链链长、科技副总等职务的共22名。招远市科特派共牵头或参与农业科技开发项目累计61项,推广新技术33项、引进新品种45个,开展技术培训500多场次,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带动大户葡萄、齐山蜜薯、招远红(绿)茶、桑叶茶、源珑黑牛、鑫旺黑猪、毕郭花生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