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烟台时刻海螺号

烟台市税务局创新推出“留抵税额专项贷款”举措

2021年09月08日 08:37 来源:

  烟台时刻9月8日讯 现行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政策,在综合考虑国家财政支出压力等因素的前提下,国家层面仅规定了对符合条企业的增量留抵税额予以部分退税,对“存量”留抵税额并未作出相关规定;与此同时,在落实“一户一策”税收解决方案过程中,部分企业反映:现行贷款融资政策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此,烟台市税务局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协同财政部门经过多次调研论证,探索建立“留抵税额专项贷款”机制,即以企业存量留抵税额为参照,由税务部门主导、财政金融部门协调,银行自主审查、自主发放的全新商业贷款模式。贷款本金、利息由企业自行偿还,对从事高新技术、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鼓励扶持类企业,由财政部门给予部分贴息。

  2019年以来,国家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并试行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制度,自贸区烟台片区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留抵退税政策,及时为企业兑现政策红利。但现行留抵退税政策惠及面窄,除先进制造业以外,其他行业仅对增量留抵税额的60%予以退税,40%留抵税额需留在以后销售环节逐步予以抵扣,企业仍有大量存量留抵税额资源沉淀在账上,无法及时变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据统计片区内符合留抵退税条件企业140余户,累计期末存量留抵税额超过10亿元,形成企业资金占压。

  针对这一问题,税务部门与财政部门、金融机构充分协作,持续深化“银税互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分阶段有序推进“留抵税额专项贷款”创新案例落地落实,依托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全面梳理退税、担保、贷款、贴息等各项业务流程,打通关键环节“堵点”梗阻,打造“留抵税额专项贷款”高效协同管理运行新模式。

  一是建立“白名单”,为企业提供信用背书。由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组成联合审核小组,从产业发展方向、留抵税额核定、资金偿付风险等方面,对申报企业进行联合把关,共同确定专项贷款企业“白名单”,定期推送给合作银行;银行以企业存量留抵税额为担保,依托财税部门背书,优先对“白名单”企业发放专项贷款;及时向财税部门反馈专项贷款审批及贷款合同执行情况,若企业出现专项贷款逾期偿还等违约行为,将被移出“白名单”。

  二是坚持贴息保底“双管齐下”,为银行解除“后顾之忧”。对纳入专项贷款“白名单”企业,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日中国人民银行LPR利率(实际利率低于LPR的采用实际利率)的50%予以贴息,按期还贷后,企业方可提出贷款贴息申请。一旦发生违约,将通过“税银互动”优先从企业应退留抵税额中予以偿付,在缓解企业融资难同时,最大限度降低银行放贷风险。

  三是实施“财税银”联动,再造“留抵贷”规范流程。财政、税务与合作银行建立信息共享、协同联动机制,三方合议共同重塑业务流程,明确留抵税额专项贷款对象的资质审核、贷款申请、审批流程、需提供证明资料等事项,为企业申报提供便利;银行授信额度原则不超过企业近12个月的留抵退税额均值,信贷期限原则不超过1年,具体额度由银行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前景、融资需求、项目建设期限、项目预期收益等情况协商确定。

  目前,市税务局已与6家商业银行达成“留抵税额专项贷款”合作意向,首批试点总体贷款额度约5000万元,地方财政年贴息额度约100万元,预计两年总授信突破2亿元。7月28日,烟台台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岛银行烟台分行成功获批首笔150万留抵税额专项贷款,标志着全国首个“留抵税额专项贷款”创新案例在烟台市正式落地结果,开创了“税银融”三方共同服务企业发展的先例。该企业多年来深耕新能源以及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资金需求巨大,经常因资金瓶颈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留抵贷”政策最大限度盘活存量留抵税额占用资金,发挥“雪中送炭”作用,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截至目前,共有12户企业专项贷款正在审批流程中,已经通过完成了3户,贷款额4850万元,分别是两户生物制药企业和一户芯片生产企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