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烟台时刻海螺号

自贸烟台的“两岁”答卷

2021年09月01日 08:51 来源:

今天是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挂牌两周年的日子。

两年前,这块29.99平方公里的热土,再次获得国家青睐,成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试验田”。

两年来,这块“试验田”种了什么,收成如何?

种下了成方连片的制度创新“苗圃”——实现由制度创新向制度集成创新转变,100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00余项,其中1个案例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7项参评国家级改革试点经验,8项获评全国典型案例,1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收获了活力迸发的自由贸易“红利”——新增市场主体1.5万多家,累计入驻企业2.8万家,以全市千分之二的土地创造了全市1/3的实际外资和2/5的外贸进出口。

仅两年,烟台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便连点成线、系统集成,“良种”已被播撒到全国多地,“新苗”已遍植在脚下沃土,区域投资贸易更加自由便利,优势产业更加特色鲜明,新业态新模式更加活跃壮大。

这里有足够的引力吸附来更多资源,这里有足够的空间承载起每份梦想。

投资呈现“快”与“新”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烟台自贸片区牢记使命,矢志创新,大力推进集成改革、制度探索,打造更多具有示范效应的创新案例和改革品牌。

“以前听说这里办事效率高,现在感受到了!”6月3日,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工程部门负责人郭昱彤,上午递交申请材料,下午就拿到全部许可证。

“上午8点多,我们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申请,9点多就接到通知完成审批,下午一上班退税款即到账。”万华化学集团办税人员林卫国记忆深刻,那笔3.58亿元的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款,刷新全省单笔退税记录。

这样的“超速”故事,每天都在自贸烟台上演。 

“不破法规破常规。”两年来,烟台自贸片区发挥与烟台开发区一体化推进、一盘棋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实现流程再造从局部探索走向系统集成。

“企业开办系统”高度便利——在全国首推远程帮办代办服务,在全省首设自贸区企业服务专区,88%可比审批事项达到全国最快水平,企业注册全流程只需2小时。

“项目建设系统”高度集成——在全国率先推出“四书合一、三一审批”机制,审批时间压缩75%;在全国首创全链条全周期供地管理模式,从拿地到开工最快6小时。

“办税系统”高度智慧——在全省率先打造10分钟自助办税圈,全面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改革,出口退税最快1.3小时办结。

制度创新,带来行政审批的高效率,也铺就企业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上半年,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两款世界领先原创生物新药先后获批上市,其背后离不开“优先审评审批”政策的助跑。

去年,德迈与艾德康两家生物科技公司牵手合作,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半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其源于“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的实施。

“无形”的制度,带给了企业“有形”的实惠。不完全因为制度的因素,却少不了考虑这些因素,烟台自贸片区的市场活力有效激发,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华润化学材料落地,韩国SK化工新材料进驻,经海渔业来了……两年来,烟台自贸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5万多家,其中新增外资企业200多家、外贸企业1600多家。

贸易便利“进”与“出”

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既是自贸区建设的目标任务,也是自贸区对接国际的重要举措。

烟台开发区工委管委指明,要抢抓叠加机遇,深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加大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业态培育力度,推动自贸区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按照“导航图”,两年来,烟台自贸片区发挥叠加中韩(烟台)产业园、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联动海关、港口、机场、高速等优势,瞄准贸易便利“进”与“出”,做起“破圈”“融圈”文章,既打通了国际元素进来渠道,也降低了辖区企业出去成本,推动区域国际贸易升级。

有这样两个“一进一出”例子,体现企业进出口的省、省、省。

“进”的制度创新,提高中韩FTA享惠率。斗山工程机械和乐金电子部品(烟台)公司主要自韩国采购原材料,由于船舶朝发夕至,部分货物抵港申报时无法取得韩国原产地证书,需逐票办理税款担保手续。烟台海关主动对标国际经贸规则,简化逐票担保手续,使两家企业享惠率提升了20%,年节省税收成本800多万元。

“出”的卡口改造,大幅提升通关效率。根据企业诉求和业务需求,对烟台综合保税区西区卡口软硬件进行改造升级,由场站放行模式转为卡口放行模式,进一步优化流程,不需查验的车辆到卡即放,效率提升30多倍,年为企业省下物流成本400多万元。

打好单张“牌”,更要打好“联动牌”。一批“首字号”制度的集成联动,让这里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越来越多样化。

联动“国家战略”,在全国首创建立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保税展销体验中心+孵化直播基地+保税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已集聚20多家进出口贸易知名电商企业。即将投用的“自贸烟台跨境购”OTO体验中心,让市民在家门口买到全球“好货”。今年上半年,区域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0多亿元。

联动“交通网络”,在全国率先开展“两步申报”改革试点,落地全国首票空运、全省首票海运业务现场通关新模式,企业人员仅填写9项报关数据后“秒提货”。

联动“区关港铁”,推动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建设,混兑业务拓展至原油、煤炭、铁矿石等大类,预计今年1-7月进出口净增加105亿元以上、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6.8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货物贸易新业态,培育服务贸易新模式,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入驻高潜力企业250多家,新增进出口200多亿元。同时,加快全球保税维修中心建设,推动企业从“全球制造”向“全球服务”延伸;推动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进一步崛起对外开放新高地。

正是得益于这一系列贸易便利新举措新制度,烟台自贸片区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88.1%,外贸进出口总量占山东自贸试验区的43.6%。

开放合作“跨国”与“跨洲”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两年来,烟台自贸片区牢记以开放促改革的使命,不断延伸触角,探索开展“跨国”与“跨洲”合作,形成开放发展新局面。

“非常高兴能享受到这么高效、周到的审批服务,让我们坚定了扎根发展的信心。”日前,烟台际远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韩籍投资人朴多原,通过网上不见面审批,不出国门拿到烟台企业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

这得益于烟台自贸片区在全国首创的“跨国审批”模式。目前,全区通过该模式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余个,涵盖日本、韩国、匈牙利等国家。

作为距离日韩最近的自贸试验区之一,烟台自贸片区强化与日韩合作,围绕“跨国”二字,创造性打出系列“组合拳”。

跨国研发——针对现代汽车研发中心在进境研发测试车辆上的诉求,烟台海关创新监管模式,破解车辆进境“每种车型不应超过2辆、6个月内必须复运出境”的限制,帮助企业检测研发能力大幅提升。

跨国孵化——相继落户全省首家韩资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国家级中韩科创孵化平台、全省首家韩商独资人力资源机构等一批“首”字项目,实现中韩产业、技术、人才的对接联动。

跨国制造——引入全国首座8K超高清产业研究院,全球首发120英寸8K超高清电视。下线丰田系国内首台电动压缩机,项目最终将达到百万台以上的年产能。

两年间,全区共新落户日韩资项目近200个、同比增长2倍,成为全国日韩资企业集聚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地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烟台自贸片区借力国家战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跨洲”合作,拥抱世界。

当前,烟台港口已开通至日韩、东南亚乃至欧美、非洲的班轮航线,与世界上150多个港口通航和贸易往来。“齐鲁号”欧亚班列先后开通5条线路,构建起烟台连通欧洲、中亚和东盟及亚太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抢抓RCEP签署机遇,烟台自贸片区正在规划建设RCEP经贸合作先行先试合作示范基地和谋划打造RCEP特色合作示范窗口,力争成为RCEP经贸合作的试验场和主阵地。

统筹联动“陆”与“海”

7月6日,商务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自贸试验区第四批18个“最佳实践案例”,烟台自贸片区提报的“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位列其中,成为全省唯一获评的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贡献了“烟台方案”。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两年来,烟台自贸片区聚焦差异化探索、特色化发展,坚持陆海统筹,以制度创新推动经略海洋、带动产业革新,八角湾风起潮涌。

海洋生物产业以海洋原良种培育为基础,已经构建出从一粒“鱼卵”,到一条“鱼”,延伸至一条“产业链”,最终形成产业“生态圈”的海洋种业体系。

——水产新品种有产权保护。在全国成立首家海洋知识产权中心,探索水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有效激发新品种源头创新。

——苗种繁育有技术支撑。依托区内5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持续攻关优良品种和新品种,形成覆盖鱼、虾、贝、参、藻的繁育技术体系。

——种业资源有引进渠道。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现代化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构建了全国首个三文鱼全产业链“引进中转+陆海接力”新模式。

——设备购置有资本支持。针对海洋牧场平台投入高、风险大,力促资本下海,推行“确权+保险+信贷”模式,破解融资难题,已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3.9亿元。

做好“海洋文章”,海工装备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领域。烟台自贸片区全力开展海工领域差异化探索,在全国掀起一场“海工+牧场”“海工+文旅”的新业态浪潮。

“海工+牧场”让传统渔业走向现代。今年5月,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经海001号网箱下水交付,这是首批交付使用的亚洲最大量产型深海智能网箱。未来将布局100套深远海养殖设施,全部达产后年产鱼类10万吨,总产值超百亿元。目前,在烟台自贸片区示范引领下,烟台已创建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17处,数量居全省首位,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超过500亿元。

“海工+文旅”打造烟台文旅新地标。烟台自贸片区依托中集集团半潜式多功能生活平台,打造“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发展艺术酒店、高端网红餐饮、水上运动等业态,将成为拉动全域旅游的强力引擎。

两年走过,一系列“首”字制度在这里诞生、推广,一系列创新制度在这里连点成线、系统集成,烟台自贸片区已经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面向未来,这里正在构思更加系统的跨区联动、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方案,烟台自贸片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摸索、在创新中前进。

在自贸烟台,不输起点,共赢未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