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烟台时刻海螺号

胶东英烈郑耀南:峥嵘岁月渤海湾 忠魂千秋留延安

2019年04月29日 09:38 来源:

  1932年,掖县县委组建特务队,这是胶东地区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力量。1938年,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后,掖县成立三支队,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同时这里还创建了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之一的北海银行。而这一切都与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就是郑耀南,掖县党组织的奠基人。

  郑耀南(1908—1946),名盛宸,字德卿,号耀南,掖县西障区郑家村(今莱州市平里店镇西障郑家村)人,1925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九中学。在进步教师爱国反帝思想的教育和中国大革命浪潮的影响下,他的革命救国思想迅速增长,多次组织学生罢课,举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抵制日货的游行示威,掀起反对山东省教育厅推行的尊孔读圣和毕业赴省会考制度的学潮斗争。1928年6月,郑耀南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1930年秋,中共掖县县委在其家南屋秘密成立,郑耀南当选为第一任书记。在他领导下,多数区建立起党组织。郑耀南主持创办了掖县最早的党刊《红星》,亲自负责编稿。当时,国民党掖县党部筹备成立全县农民协会,郑耀南敏锐地认识到这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合法形式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利时机,因此带头成立郑家村农民协会,并动员共产党员积极参与农民协会组织创建工作。1931年3月,掖县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五名县农民协会领导人,其中共产党员三名,县委掌握了县农民协会的领导权。1932年4月,掖县县委决定秘密成立特务队,郑耀南任特务队队长。郑耀南在《红星》上发表文章,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积极搞枪做一名党的特务队员。他带头动员养母卖掉家里仅有的2亩好地买了一支手枪。在郑耀南的领导下,广大党员有的买枪,有的借枪,有的到富户提枪,特务队很快发展到二三十人枪。

  1933年腊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发出逮捕郑耀南的密令。为了避开敌人的搜捕,郑耀南转移到东北,被组织介绍到吉林省延吉县中学以教学为掩护开展工作。1936年秋,郑耀南返回烟台,担任胶东临时工委教育宣传委员兼党刊编辑主任。12月,因特务逮捕特委遭到严重破坏,郑耀南转移到青岛一带继续坚持斗争。

  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兴起。1937年秋,郑耀南由青岛返回掖县。在与上级组织还未取得直接联系、没有得到上级党组织直接指导的情况下,以郑耀南为核心的掖县县委积极筹备建立抗日武装。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努力,在掖县建立起6支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武装,其中郑耀南等人在平里店一带组建了“人民抗日义勇队”。

  与此同时,掖县国民党人也在筹建“掖县民众抗敌前进队”(简称“民抗”)。郑耀南认为,能否团结掖县的国民党员一起抗战,是能否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关键。为此,县委特意安排县委委员王仁斋参与“民抗”筹建,并成为领导成员。1937年12月,济南失守前夕,韩复榘军队撤走,国民党掖县政权垮台。中共掖县县委决定公开出面吸收“民抗”,组建“掖县民众抗敌动员委员会”(简称“民动”),担负起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抗日的任务。经过与“民抗”的谈判,成立了5人组成的“民动”领导机构,其中共产党人占4人,县委掌握了对“民动”的领导权,掖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8年2月1日,日军侵占掖县城并建立伪政权,伪县长刘子容下令取缔抗日组织。针对形势的变化,掖县县委作出举行武装起义,消灭伪政权,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决定。3月8日,郑耀南指挥起义军包围县城切断伪政权外援,在不放弃军事进攻的同时,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起义军一枪未发开进了掖县城。随后,成立“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郑耀南任支队长,并向全县发布了《三支队抗日除奸宣传大纲》。三支队基层设立党支部,分设政治委员、政治指导员。短短两三个月,就发展到三千七百多人枪,成为抗战初期胶东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最大的一支抗日武装。

  与之同时,山东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掖县县政府建立。为巩固新生政权,保证军政供应,改善人民生活,郑耀南聘请社会贤达人士孙康厚任三支队财经委员会主任,出台了一整套经济制度和政策,恢复发展生产。三支队军需处办起了兵工厂、被服厂,保障了部队军需。同年4月,八路军鲁东第七、第八支队东上黄县路经掖县,获三支队赠送两千多套崭新的军装及部分款项和粮秣。郑耀南又聘请原青岛中鲁银行经理张玉田筹建了北海银行,稳定了金融秩序。同时,还团结安排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兴办文化教育事业。

  正当三支队大发展的时候,盘踞平度的国民党顽固派张金铭派人给郑耀南下委任状,遭到当场拒绝。郑耀南说:“我们是党的武装,只接受党的领导党的任命。”随后,张金铭勾结招远的焦盛卿、栖霞的秦毓堂、莱阳的刘东阳,于1938年5月,分四路对掖县抗日根据地发动军事进攻。郑耀南亲临一线指挥作战,在三军、八支队的援助下,击败了顽军的进攻,保卫了掖县抗日根据地。在三支队内部,以参谋长赵森堂为首的一小撮国民党右派分子,阴谋在“七·七”抗战一周年纪念日发动反革命暴乱,纂夺三支队和县政府的领导权。掖县党组织从一开始就对赵森堂等保持警醒,得知叛乱的准确消息后,郑耀南召集特支领导成员紧急磋商,火速报胶东特委,并果断采取措施将其铲除,纯洁和巩固了革命队伍。

  1938年8月,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被整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郑耀南任六十二团团长。郑耀南不居功不自傲,服从组织安排。但合编在三支队内部引起强烈反响:“我们三支队有三千多人枪,三军还不足两千!”,“我们有银行、兵工厂、被服厂、报社,月收入不下三十万,三军有什么?”,“在三军机关的领导成员中,掖县人一个也不安排,也太不公平了!”。但郑耀南顾全大局,他说掖县的党组织和部队能有今天,都是党领导的结果。过去,我们时刻盼着上级党的领导,到处寻找党的关系。今天我们把部队交给上级来领导,这不正是我们长期以来的希望吗?党的武装就应该交给党统一领导。在三支队特支和郑耀南的教育说服下,合编顺利地完成。胶东特委书记王文感慨地说:“老郑真是一个好同志!”

  1939年3月,郑耀南奉命赴中央报告工作,从沂水王庄出发,穿越数道封锁线,行程六七千里,10月到达延安。1940年1月,进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由于长期艰苦转战和长途跋涉,郑耀南脊椎出现疾病,同志们多次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说:“学习机会难得,革命需要知识,我可以坚持”。1941年4月,郑耀南的病情加重,不得不入院治疗。在延安期间,郑耀南负责的工作量相当艰巨繁重,常常工作到深夜;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郑耀南还带病坚持参加。1943年冬,郑耀南脊椎出现异常,经确诊为腰椎结核,再也不能坚持工作。1946年2月,病逝于延安。是年清明节,中共掖县县委、县政府召开郑耀南追悼大会,胶东、西海区和掖县党政军代表及群众两万多人参加。郑耀南的家乡西障郑家村为他树立起纪念碑。郑耀南逝世五十周年时,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其题词“峥嵘岁月渤海湾,忠魂千秋留延安”。(冯海玉)

Top